6月2-3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我院与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大学、苏州市农业科学院和东台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油菜盐碱地高产高油技术模式现场观摩会在东台召开。会议邀请了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副司长吕修涛、农业农村部科教司一级调研员张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作处处长汤松、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登记处副处长李荣德、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刘洁、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黄凤洪、副所长张银波、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所长曹光乔、我院副院长还红华、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杨洪建、副站长陈震、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副处长陈爱辉、东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缪斌等领导与会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等单位代表共130余人参加会议,我院油菜创新团队科研骨干参加会议。
吕修涛指出,油菜是我国第一大国产食用植物油来源,扩种油料,油菜是潜力最大的作物;我国拥有农业利用潜力的盐碱地一亿亩左右,开发利用盐碱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建议下一步应该在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在挖掘面积潜力上发力。特别是在南方冬闲田利用、盐碱地开发、北方春油菜开发等方面都有一定潜力。二是在提升单产水平上发力。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油菜是其中潜力最大作物之一。三是在提高含油量上发力。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油料的产出能力。四是在模式创新上发力。要抓住当前的大好机遇,认真总结盐碱地油菜种植经验,尽快推广到全国其他地区,为推动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油料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的支撑。孙坦指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加快优质油菜品种的转让和开发,更好地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张凯介绍了农业农村部设立的多个油菜相关重大项目,希望通过项目实施,选育一批高产高油耐盐的油菜新品种,在盐碱地改良、油料保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缪斌肯定了油菜在改良盐碱土壤、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还红华介绍了江苏油菜产业的发展现状,肯定了我院油菜团队在省油菜产业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诚挚邀请全国油菜同行继续支持我省油菜产业的发展。测产专家组组长李加纳教授介绍了本次测产品种中油杂501的实收数据,亩产323.87公斤的实收产量,刷新了盐碱地油菜高产纪录。我院油菜创新团队首席张洁夫研究员介绍了团队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等单位联合研制的“油菜耐盐碱高产高油技术模式“,该模式集成了耐盐碱高产高油新品种(中油杂501和宁杂811等)、精量播种、化肥减施、绿色防控和机械收获等技术,运用该模式,每亩可增加效益1000元以上。
与会代表观摩了油菜全生育期监管技术、病虫草害绿色轻简高效防控技术、耐盐碱高产高油技术、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等技术的现场展示,踊跃咨询相关技术的实施细节,本次观摩会取得圆满成功。